特朗普来不来看阅兵,背后藏着什么大棋局?
世界局势瞬息万变,大国间的每一步棋都牵动全球神经。中国定于9月3日举行胜利日阅兵,正值二战结束80周年,意义非凡。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确认出席。
那么,美国总统特朗普呢?
他会来吗?
7月26日,香港《南华早报》爆出消息:特朗普虽然收到了邀请,但不会在9月访华。虽然他据说"极其渴望"到中国一行,但具体访华时间很可能安排在10月底11月初韩国APEC会议前后。
说白了,阅兵他是看不成了。
这一消息引发诸多猜测。我认为,表面上看是行程安排问题,实则背后暗涌涌动,透露出当前国际关系的微妙变化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美双方定于7月27日至30日在瑞典举行经贸会谈。这已是继5月日内瓦、6月伦敦会谈后的第三轮谈判。核心议题包括延长8月12日到期的关税"休战"期及解决芬太尼关税问题。
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表态,谈判还将讨论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和市场准入问题。
气氛微妙啊!
一边是特朗普多次公开声称与中国"相处得很好",另一边却又收紧人工智能芯片对华出口管制。7月24日,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英伟达向中国出口H20芯片的禁令,此前该公司曾获临时豁免。
双面手法玩得溜。
不止对中国如此。特朗普政府计划自8月1日起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30%关税,涵盖汽车、钢铁和农产品等领域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毫不示弱,宣布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。
盟友都不放过?
德国总理默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后表示,欧盟将加快筹备对美反制措施,包括启用"反胁迫工具"。美国单边主义正将其推向孤立。
回到阅兵这件事。作为铭记历史、维护和平的重要仪式,中国自2015年起每10年举行胜利日阅兵。
如果说普京出席不意外,那特朗普不来也在情理之中。
毕竟,两国间尚有诸多分歧。美方发布的"AI行动计划"明确表示要在国际治理机构中"对抗中国影响力"。这与国际社会期望的中美协作形成鲜明对比。
"深度学习之父"杰弗里·辛顿就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呼吁建立国际AI安全机构网络,强调中美合作对驯服超级智能的重要性。
专家们都看得明白。
当然,中美在某些领域仍保持合作。在气候变化方面,双方于2023年11月发表《阳光之乡声明》,启动"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",并计划在COP29期间举办甲烷峰会。
更基层的交流也没停。2025"鼓岭缘"中美青少年合唱周将于7月在福州和北京举行,汇聚中美33支合唱团约500名青少年。这些文化活动虽不起眼,却是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。
说到底,特朗普的表态与行动之间存在明显反差。他在华盛顿人工智能峰会上重申"与中国相处得很好",但同时要求美国科技公司向盟友提供"全套AI出口套餐",确保美国技术成为全球标准。
口是心非?
有分析认为,特朗普近期频繁对华示好,与其国内经济压力密切相关。数据显示,中国6月未进口美国原油,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超90%,美国农业州面临大豆、玉米对华出口锐减的压力。
这种经济现实迫使他不得不调整对华策略。说到底,是利益驱动,而非真心实意。
布鲁金斯学会指出,特朗普在关税谈判中的反复态度,源于其需要展现"获胜姿态"及应对国内政治压力。这种不确定性导致贸易伙伴对美谈判立场越来越强硬。
至于阅兵,我认为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。当年反法西斯战争阅兵起源于1941年莫斯科红场阅兵,斯大林在德军兵临城下时坚持举行,提振了士气。
时过境迁,今天的阅兵更多是一种历史记忆的延续和和平理念的宣示。
倒是中美互动的更多细节值得关注。如果特朗普真的在APEC期间访华,他的国务卿鲁比奥可能要在门外等着了。因为中方在2020年对鲁比奥的制裁措施依然有效。
尴尬啊!
值得思考的是,中美关系并非只有竞争,合作空间依然存在。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谷歌前CEO埃里克·施密特建议建立中美持续对话机制,共享安全测试数据。
这正是国际社会所期望的。
在技术进步方面,中国企业展示了AI普惠化成果,如视频生成成本降至百元级,代码编写效率提升70%。技术创新不应被政治对抗所阻碍。
总的来看,特朗普不来看阅兵只是表象,其背后是中美关系的复杂博弈。无论他最终是否访华,两国关系都需要在竞争中寻求平衡,在分歧中寻求共识。
这才是大国博弈的应有之义。毕竟,世界已经不是单极时代,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的互动,正在重塑国际秩序。
特朗普来不来,其实并不那么重要。重要的是,中国坚持"相互尊重、和平共处、合作共赢"的原则不会变。
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方向,也不会因一时的风云变幻而改变。历史终将证明,合作共赢才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。
你怎么看这场大国博弈?
鸿岳资本配资-网上配资门户怎么登录-网上配资炒股-网上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