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国的地理位置,是在中俄之间的一片广袤内陆地方,有着超156万平方千米的面积,还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,特别是焦煤。而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印度,作为全球主要的钢铁生产国,正迫切寻求焦煤进口的多元化,以摆脱对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的依赖。
近期印度打算从蒙古进口煤炭的事儿,引起了大家的关注,这里头的主要矛盾点是这样的:作为蒙古仅有的两个邻国之一,那走中国运输肯定是成本比较低、效率也高的办法,可印度偏要想办法绕过咱们国家。
这就让人不太理解,这背后的原因是啥呢?不走中国,究竟还有几条路线可选呢?
①想要弄明白印度这一决策背后的深层动机,得把它放到亚洲地缘,政经较量的历史脉络里头去考量。
长期以来,印度和中国在边陲事务、地区影响力这类事上,有着错综复杂的竞争态势,在这种背景下,“供应链稳定”已不止是一个经济问题,更是一个策略问题。
过度依赖由策略竞争对手的运输线,被印度视为一个潜在的风险。所以印度推动从蒙古进口煤炭,它一开始要考虑的可不单是商业上的利益,而是在“印太战略”这个框架里头,想在搞能源和资源供应链的上面,不让咱们参加进来,这么做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策略自主性。
这个时候,蒙古国也长时间奉行“第三邻国”这个政策,就是想着在厉害的中俄邻居旁边,再去拓展和美国、日本、印度这些国家的联系,好来维持自己发展的平衡还有自主。
印度在加强跟蒙古的经济合作上,正好符合蒙古的这一策略需求,所以这桩看着挺简单的煤炭买卖,其实就是印度跟蒙古,按照各自地缘策略的盘算,来个“双向奔赴”,它的政经象征意义,可比当下的经济实用性重要的多。
②在探讨替代路线之前,我们得先审视很现实的选项——中国路线。蒙古国南边的塔旺陶勒盖煤矿,是世界较大的焦煤矿,它离中国边陲,就那么几百公里,眼下蒙古已经把通往中国甘其毛都口岸的铁路给修好了,那煤炭就能顺着这条线路,安安稳稳地运到中国的港口,像天津港、唐山港这类的。
从这些港口装船,再经海路,运往印度东海岸的港口,是迄今为止距离较短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、综合成本也很低的运输方案。
这么说吧,不管是啥替代的路子,它的成本跟效率,都得和这条成熟的“路线”去对比一番,不过正因为这条路线,既快捷又成熟,才更凸显印度绕开它的决心。
在印度看来,将一条重要能源生命线,完全置于咱们国家的掌控下,无论平时还是特殊时期,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。这种地缘政务上的不信任,成为印度寻找替代方案的根本动力,即便这意味着要付出更高的经济代价。
③在排除了中国路线后,理论上能可行的替代方案便是北上,取道俄罗斯。
这条路线的设想,就是把蒙古的煤炭,借助铁路往北边运,接下来接入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网,踏入俄罗斯后,路线可分为两个方向:其一继续往东走,横贯整个西伯利亚,到达俄罗斯远东的港口,比如符拉迪沃斯托克(海参崴),接着装船向南走,经过日本海、东海、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,最后抵达印度。二是在进入西伯利亚铁路网后转向西行,经由中亚或俄罗斯欧洲部分,抵达黑海或波罗的海的港口,再通过漫长的海路运往印度。
可是这条“俄罗斯路线”在实际情况里,碰到了差不多难以跨越的阻碍,首先是惊人的运输距离和时间,不管选啥方向,那铁路运输的里程,都会比南下中国的距离多好几倍,全程花的时间,说不定得有好几周,甚至好几个月。
其次是高昂的成本,漫长的铁路运输、多次转运以及高纬度港口的运营成本,将使得煤炭的后期价格,毫无市场竞争力。
除此之外,俄罗斯自家的铁路系统,老早就一直处在高负荷运作的状态,那能不能给蒙古的煤炭,提供足够的运力,可还是个大大的问号。
由此来看,这条路线,虽说在地图上能画出来,但在经济跟物流方面,差不多就没啥现实可施行的可能,总而言之,印度想要从蒙古进口煤炭,还想绕开中国,这里头十分关键的推动因素,是地缘策略方面的考虑,可不是因为经济上有多理性。
目前来看,现实的运输路线只有两条:一是经济可行,但政务令印度担忧的“中国路线”,二是在政务上满足其需求,但经济和后勤上,近乎天方夜谭的“俄罗斯路线”。
现在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:不走中国,印度确实可以通过俄罗斯,建立一条运输线,但这条路线因其高的成本和低的效率,在可预见的未来,都将停留在策略构想层面,很难成为一条稳定、大规模的商业贸易通道。
感谢您能读到最后一行,文章到这里就已经讲完了
各位对此还有其他的看法,欢迎留言区一起讨论
觉得内容有启发,也欢迎大家点个关注
信息参考来源:
国际能源署(IEA)报告、印度政府经济调查报告、关于“印太战略”的学术分析文章
蒙古国外交政策官方文件、亚洲开发银行关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报告
俄罗斯铁路公司(RZD)的公开数据、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分析报告
鸿岳资本配资-网上配资门户怎么登录-网上配资炒股-网上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